《投资中最简单的事》书摘

关键词: 理财
评分: ⭐️⭐️⭐️⭐️

读完之后想说什么

投资类的书感觉大多都有通篇废话的感觉,这本书言之有物已经很不错了。书中提到的价值投资是赚钱的,但不是年年都赚钱,如果年年都赚钱,那么就不赚钱了。一个无门槛的投资方法和思想在踩踏之下或许就一文不值了。

投资中有太多的大道理,不要追涨杀跌,不要买高估值,在正确的行业选择正确的公司在正确的时间买入。知道这些道理很简单,但是想要做到你要克服太多东西,其中最难的就是你自己的内心。

我在豆瓣的评论

还是比较中肯的一本投资书,文风还是比较有趣的,但是因为各个篇章的成文时间跨度较大,不是很能形成一个较为中心的思想,不少的内容也是在前前后后反复的提到,算是一个小缺点吧,不过已经比市面上百分之九十的书要强。里面提到的各种理念大家或多或少在各种地方都听到过,也应验了那一句:我听过太多大道理,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,知易行难,自勉吧。

书摘

第二,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。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有两个标准:一是做的是自己可以不断复制的事情,比如麦当劳和星巴克可以不断地跨区域开新店,在全世界成功复制;二是做的是别人不可能复制的事情,具备独占资源、品牌美誉度、专利、技术、寡头垄断地位、牌照准入限制等特征,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定价权。

迪士尼能够历经百年屹立不倒,很重要的原因是米老鼠和唐老鸭不会要求涨片酬。

投资者必须明白一个道理,市场中没有人能够卖在最高点、买在最低点。

A股既不缺价值,也不缺发现价值的眼睛,缺的是坚守价值的心。其实大家都知道哪些股票被低估,但大家就是都不买,都在等着做右侧投资。

A股市场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在“击鼓传花”,反正只要鼓声没有停,你就只管这个涨停买进来下个抛出去,不用关心这只股票是不是好股票,这个公司是不是好公司,有没有好的产品、有没有好的市场定位、有没有好的品牌、有没有好的渠道、有没有好的管理层、有没有低的生产成本——这些都不重要。

市场情绪周期 恐惧是怎样炼成的:1.担忧;2.抵赖;3.害怕;4.绝望;5.恐慌;6.放弃;7.麻木;8.沮丧。

击鼓传花 为什么人们愿买长期收益并不高的垃圾股?这是几种人性的弱点交叉作用的结果。过度自信:自信能在风向改变、垃圾落地之前挣到快钱,自信不会是最后一棒;标题效应: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曾听说过某垃圾股如何在短时间内翻几番;过度外推:已经三个涨停了,再来一个板好像也顺理成章。

同一件事,看多者和看空者往往作截然不同的解释——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。

持同一种观点的人,其依据和逻辑往往是截然不同的——你证明的是你想证明的。

同一消息,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常有不同的解读——你听到的是你想听到的。

同一事情两种解读,往往是考虑的时间跨度不同。

趋势投资者喜欢追着狗(价格)跑;价值投资者喜欢跟着人(价值)走,耐心等狗跑累了回到主人身边。有时候,狗跑离主人的距离之远、时间之长会超出你能忍受的范围,让你怀疑绳索是否断了。其实,绳索只是有时比你想象的长,但从来不会断。

我们称颂华佗、扁鹊无人能学的医术(个例),西医强调的是双盲法的临床实验(规律)。我们期盼断案如神的包青天(个例),西方依靠的是强调证据和程序的法制(规律)。我们喜欢把人拔高为神(个例),希腊的神却像人一样也会嫉妒、偷情和吵架(规律)。西方文化重规律,中国文化重个例。中国的股市之所以赌性特强,原因之一就是尽管投机炒作平均而言是个多数人亏钱的游戏(规律),但是少数一夜暴富的故事(个例)还是吸引着许多心存侥幸的投机客前赴后继地屡败屡战。

成长股中有大牛股是个例,价值股平均跑赢成长股是规律。不被精彩绝伦的牛股倾倒,不被纷繁复杂的个例迷惑,不抱侥幸心理,不赌小概率事件,坚持按规律投资,这是投资纪律的一种体现,也是投资成功的必要条件。

如果把我过去十几年的投资分析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概括,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: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便宜,为什么认为一家公司好,以及为什么要现在买。这三个问题中,第一个是估值的问题,第二个是公司品质的问题,第三个是买卖时机的问题。

正如乔尔·格林布拉特(Joel Greenblatt)所说,第一,价值投资是有效的;第二,价值投资不是每年都有效;第二点是第一点的保证。正因为价值投资不是每年都有效,所以它是长期有效的。如果它每年都有效,未来就不可能继续有效。

我认为彼得·林奇说得对,他说当有人告诉你“A公司是下一个B公司”的时候,第一要把A卖掉,第二要把B也卖掉。因为第一,A永远不会成为B;第二,B已经被当作成功的代名词,说明它的优点可能已经体现在现在的股价中了。

我认为中国2 500家上市公司中,伟大的公司肯定只占了个位数。A股2 500家公司中有2 000家是垃圾公司,剩下的500家中可能有400家是普通公司,100家可以算是优秀公司,而在这100家中大概有10家是伟大公司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把这10个左右的伟大公司找出来么?如果可以找出来,你就可以不重视估值。在绝大多数公司只是普通公司的前提下,你必须强调估值。

公司当然是骑师更重要,大公司就是机制和文化更重要。所以,是选骑师、选马还是选赛道,要看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。

当然这个不包括一些“中字头”的央企,它们的垄断是国家给的。国家授予的垄断意味着它的定价权受到政策限制。我们并不喜欢垄断本身,我们喜欢的是垄断带来的定价权,所以定价权受限制的垄断没有意义。

政府扶持 政府今天扶持这个明天打压那个,但有些行业越打压越赚钱,有些行业越扶持越亏钱。不是因为政府的力度不够,而是因为有些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扶持其实是鼓励更多的人进入行业而加剧了竞争,打压却限制了新增供给,反而改善了竞争格局并且让行业龙头做大。

历史上的股市见底信号1.市场估值在历史低位;2.M1见底回升;3.降存准或降息;4.成交量极度萎缩;5.社保汇金入市;6.大股东和高管增持;7.机构大幅超配非周期类股票;8.强周期股在跌时抗跌,涨时领涨;9.机构仓位在历史低点;10.新股停发或降印花税。

未出的牌能否构成赢张,事前是可以估算概率的,然而懂得估算的人少之又少。人性的弱点对未出的牌往往抱有过于美好的想象,驱使人们去赌未来的小概率事件。

只要能够避开价值陷阱,投资可以很轻松:找到便宜的好公司,买入并持有,直到股价不再便宜、或者发现公司品质没你想象的好时,卖出。这是一个蠢办法,但正如《美国士兵守则》所说,若一个蠢办法有效,那它就不蠢。

成长的持续性 管子说:“不为不可成,不求不可得,不处不可久,不行不可复。”投资者总是过于关注成长的暴发性而忽视成长的可持续性。其实暴发性成长本质上具有不可预知性和不可重复性,就像彩票一样,总有人中,但一定不是你。投资,宁要有门槛的低增长,不要没门槛的高增长,因为前者可持续,而后者难维系。

很多人做股票也是一样的,涨了,爽了,就满仓;跌了,痛了,就清仓。低点低仓位、高点高仓位就是这么来的。其实,对于逆向投资者来说,最痛的时候,往往是最不该放手的时候。正如索罗斯所说,如果你承受不了失败的痛苦,就不要入市,因为没有人能够百战百胜。

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回顾一下卖股票的三个理由:基本面恶化;价格达到目标价;有更好的其他投资。换句话说,价值投资买的就是便宜的好公司,所以卖出的原因就是:公司没有想象的好;不再便宜;还有其他更好更便宜的公司。这三个理由均与是否亏损无关。

在别人恐惧时贪婪,在别人贪婪时恐惧。 1.这话很有道理。2.这话说了等于没说。3.很有道理的话一般说了等于没说。4.说了等于没说的话一般很有道理。5.如果你知道别人什么时候恐惧和贪婪,这话很有道理。6.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恐惧和贪婪,这话说了等于没说。7.恐惧和贪婪在市场中的直接体现就是估值。恐惧时,估值水平低;贪婪时,估值水平高。8.所以,在估值低时贪婪,在估值高时恐惧。

许多人认为买股票就是买未来,邱国鹭却特别强调现在:“我始终信奉加尔布雷斯(Galbraith)说过的一句话:以为自己能够预测未来的人只有两种,一种是无知的,另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是无知的。

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,投资必须把握你能把握的东西,所以对多数人而言,也许更应该买入那些相对于目前的资产、现金流、盈利能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。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,发挥自己的优势,买便宜的好公司,注意安全边际,注重定价权,人弃我取,在胜负已分的行业里找赢家,这些貌似投资中最简单的事,其实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。

作者

liukun

发布于

2021-05-16

更新于

2021-05-17

许可协议